好物时尚志

谭泽华|崛起的中国制表师

发表于:2024-03-29 作者:创始人
Goode-China好物时尚 2024年03月29日报导谭泽华|崛起的中国制表师,今早在境外的某个钟表媒体上,看到了这么一篇文章--《Rising Chinese Watchmaker》,崛起的中国制表师。看到外媒写着这样的标题,心里面多少有一点骄傲,而文中的主角,也是我在今年深圳
Goode-China好物时尚 2024年03月29日报导谭泽华|崛起的中国制表师。 今早在境外的某个钟表媒体上,看到了这么一篇文章--《Rising Chinese Watchmaker》,崛起的中国制表师。看到外媒写着这样的标题,心里面多少有一点骄傲,而文中的主角,也是我在今年深圳钟表展上简单接触过的一位老人,叫谭泽华。

现年64岁的谭泽华在今年3月份刚成为AHCI(瑞士独立制表人协会)的候选人,这也是包括林永华在内的三个中国候选人之一。

谭泽华出生在中国的一个钟表世家,父亲是当地很有名的钟表修理匠。他十几岁就跟随父亲学习修理钟表,三年学徒期满后在钟表修理厂工作了14年。他大部分的职业生涯都在修理钟表中度过,然后在中年时期才开始独立制表。

谭泽华研究的主要是擒纵器和长动力,所以他的手表外观看上去可能很普通,但动力储备却很惊人。他作为一个独立制表师,制表经历不长,但在制表上的成就却令人惊叹。包括研发制造了四款数据和结构完全不同的机芯,还发明了一种新型分轴擒纵器。

和很多独立制表师一样,谭泽华不仅仅会制表,还是一个工具匠。他把自己的机器组装在一起制作手表,其中包括一个雕刻日内瓦纹的机器,还有一个用于倒角打磨的铣床。

1号作品

谭泽华的作品以其完成的时间顺序来命名。1号作品搭载着他制作的第一款机芯,吸取19世纪怀表的经验,采用了一个16mm大摆轮。 虽然它显示常规小时和秒,但在1点钟位置增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十二地支时辰显示子表盘。

1号作品

传统的构造需要重新布置齿轮传动装置来适应大摆轮。然而,1号作品的机芯是通过提升摆轮和降低夹板的方式来保持其怀表灵感的造型。因此,摆轮的边缘就位于夹板的上方,用于齿轮传动。

1号作品

鹅颈微调装置的位置也是独一无二的,它不是摆夹板的顶部,而是安装在另一端,悬挂在摆轮上。他还使用了传统的加工技术,包括圆形的日内瓦纹、鱼鳞纹和为螺丝和珠宝而做的反槽。

谭泽华的2号作品表明他对10天的动力储存的自主掌握,也要归功于双发条盒并联这项专利技术。尽管安装了双发条盒,但还是使得机芯保持在6mm的厚度。

2号作品

在加工方面中,2号作品也更加精细,在棘轮和绕线轮上增加了太阳纹饰,夹板的边缘上还有锐利抛光的斜角,这一点可以看出手表是手工完成的。

在2号作品成功征服了长动力后,谭泽华继续尝试在延长运行时间内加强计时。

3号作品

3号作品的机芯是建立在2号作品基础上的,新加入了具有30小时动力储备的第3个发条盒,作为恒力机构。但与两个发条盒不同的是,中间这个发条盒不会增加动力储备,而是作为一种媒介,将扭矩从主发条盒输送到齿轮传动装置。

这意味着,在10天的运行时间里,中间的发条盒被双主发条盒反复缠绕。这种擒纵装置具有稳定的扭矩,从而提高了机芯的精度。

不过,谭泽华的第四款腕表与他的前三款产品不同,没有那么复杂,而是转向传统的机芯精加工。

4号作品

在手工完成的情况下,没有采用任何电脑辅助,4号作品的特点是传统材料和精加工技术,这是受瑞士艺术大师Philippe Dufour所启发的。

4号作品

机芯的装饰稍微让人联想起格拉苏蒂的风格,德国银夹板采用更薄的罗纹和温暖的铜皮。有趣的是,机芯的夹板采用了Philippe Dufour在简单化中发现的著名的"角"。

谭泽华的最新作品不是手表,而是全新的"双轴"擒纵机构。细节资料仍然很少,因为它正在申请专利,但是擒纵机构是由George Daniels开发的同轴擒纵机构的改进版本。

与同轴擒纵机构不同,双轴擒纵机构的锁定宝石和脉冲宝石在不同的部件上,便于保养和维修。加上其他设计改进,擒纵机构的摩擦力较小,限制了润滑的需要,而且运行功率要低达30%。擒纵机构仍处于发展阶段,根据谭泽华的说法,将在明年公布。

谭泽华的手表都是限量版的,但目前还没有接受订单,因为他正在准备明年的AHCI入门报告。

2022-05-11 11:00:15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