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物时尚志

写在陀飞轮诞辰220周年,它曾经可是正儿八经的高科技

发表于:2024-03-29 作者:好物时尚志
Goode-China好物时尚 2024年03月29日报导写在陀飞轮诞辰220周年,它曾经可是正儿八经的高科技,请允许我先从当今与每个人都相关的科技说起。大约整整一年前,中国首个自行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定位精度达到了分米甚至厘米级别,回想几年前,卫星定位的精度还是以米来计算的,有时甚至达到了十余米,直接
Goode-China好物时尚 2024年03月29日报导写在陀飞轮诞辰220周年,它曾经可是正儿八经的高科技。

请允许我先从当今与每个人都相关的科技说起。


大约整整一年前,中国首个自行研制的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定位精度达到了分米甚至厘米级别,回想几年前,卫星定位的精度还是以米来计算的,有时甚至达到了十余米,直接决定了你会把车开上公路还是河道里。其实决定卫星精度的,并不是卫星本身,而是卫星所"戴"的表,也就是--时间。


简单来说,你手机里的定位芯片会向卫星发送一段电磁波,这段电磁波只包含一个信息,就是你手机的时间,之后,电磁波被空中至少4个卫星捕获,卫星将收到的时间与自己的时间做对比,通过时间的差异计算与你手机的距离,并综合四个卫星的信息,得到你准确的位置。因为卫星的轨道、速度固定,同时手机时间与网络同步,所以,理论上只要卫星携带的原子钟时间足够准确,定位精度也将无限准确。(我这里讲的比较肤浅,其实太深也不懂,专家莫怪。)


这让我想起人类首次对于定位技术的攻坚,那是源于大航海时代国家级层面的"刚需",人们早已熟悉了通过特定星体与海平面的夹角来测算所处的纬度,但迟迟无法准确测算经度。其实早在1530年,荷兰天文学家杰马·弗里西斯便提出"以时间确定经度"的理论,但缺的只是一款走的足够精准的钟表。


直到1714年,英国国会成立"经度委员会",并设重奖2万英镑悬赏精准度满足要求的钟表。这在当年称得上是一笔普通人想都不敢想巨款,在此重赏之下,直到1736年,英国制表师约翰·哈里森才发布了第一台大型航海钟H1,之后又用了27年,哈里森将航海钟缩小到一个大型怀表的大小--H4,在当年这可是前所未有最精准的便携式钟表。


阿伯拉罕-路易·宝玑

当然,为提高腕表精准度所默默付出的,不止哈里森一人,当年的制表大师乔治·格林汉、托马斯·马基,在钟表核心部件--擒纵系统发展上都起到了关键作用。比如1780年,"现代时钟及制表之父"阿伯拉罕-路易·宝玑(Abraham-Louis Breguet)发明出末端曲线上绕式的游丝,彻底解决了游丝同心性以及摆轮等时性的问题,这个结构一直沿用至今,更被视为高级传统制表的标志之一,被称为宝玑式游丝。


在游丝及擒纵系统的技术相对成熟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钟表的精准度,制表师们还需要解决温度、材质弹性、摆频、以及位置误差对走时的影响。前三项在1780年前后可以说都被比较有效的解决,困扰制表师的就只剩下位置误差一项。


所谓位置误差,是由于当时人们主要佩戴怀表,怀表垂直放在口袋中机芯中摆轮游丝持续受一个方向的地心引力影响,会直接影响摆轮的等时性,进而造成走时持续偏快或偏慢。1795年,同样是宝玑大师构思出来一个全新的调速机构,他将最容易受地心引力影响的摆轮、游丝,外加擒纵系统的擒纵轮与擒纵叉从机芯中分离出来,单独安置在一个框架之中,并使这个框架自转,这便是陀飞轮。搭载了陀飞轮的怀表,即使长时间处在同一位置,陀飞轮的自转也会自动平均地心引力所造成的误差。1801年,宝玑申请获得了陀飞轮专利。

1808年,同样以制作航海钟闻名的英国制表大师约翰·亚诺的儿子收到了一枚他父亲曾经制作的怀表,编号No.169,但不同的是,其中搭载了一枚他从未见过,一种全新的调速系统--陀飞轮。而寄出这枚航海钟的正是宝玑大师,这是自他1795年构思出这一装置后,首次将其装入了一枚亚诺所制作的怀表中,此来纪念1799年去世的约翰·亚诺,这枚航海钟至今都被珍藏于大英博物馆。
宝玑制作的陀飞轮怀表,No.2567

陀飞轮的出现,代表着制表师在追求钟表精度方面达到了一个巅峰。陀飞轮装置原理非常简单,但制造难度却奇高。首先便是陀飞轮的框架、摆轮及擒纵组合在一起后,重量需非常轻,如果太重,便会加快陀飞轮轴杆的磨损。此外,此一部件必需非常坚固,多达70余枚的小零件必需能彼此嵌合并有绝对的精准度。以制作高复杂陀飞轮而闻名的当代制表师Stephen Forsey曾说:"制作一枚陀飞轮腕表即使在今天也不容易,特别是考虑到宝玑当时所使用的简单工具,你就能体会到这是一项多么引人注目的成就。"
宝玑制作的陀飞轮怀表,No.2567

因此,在当年,莫说让陀飞轮普及应用,就连宝玑大师本人终其一生也只售出了35枚陀飞轮钟表。超高的难度加上极低的产量,宝玑时代的陀飞轮售价之高便也是理所当然了。根据现存仅有的7-10枚宝玑所制的陀飞轮来看,当年能用上陀飞轮钟表的,普通富豪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是顶级贵族才行。

宝玑制作的陀飞轮怀表,No.1188

比如No.1188,1808年出售给了西班牙亲王,No.1176,1809年出售给波兰Potocki伯爵,No.1252,1814年出售给英国摄政太子阁下。特别是No.1188,这只表在2003年现安帝古伦拍卖会,最终由斯沃琪集团总裁,同时也是宝玑品牌的CEO海耶克先生以200万瑞郎购回。这个成交价几乎是所有同年代所出品的古董表望尘莫及的。拿破仑和他的皇后约瑟芬也是宝玑陀飞轮的爱好者,如果某天他所购买的宝玑陀飞轮重现于世,想必又会是一场惊天骇浪。

No.1188陀飞轮怀表背面

此外,我这里还有两份数据可以就看出当年陀飞轮的制作难度及其对提高钟表走时精度的影响:据估计,从1801年到1945年,全球出产的陀飞轮钟表数量在600至900只之间,按照最高上限算,一年仅仅不到7只。这些陀飞轮钟表很大程度上只是针对天文台竞赛和极少数付得起高价的客户。说到天文台竞赛,在英国皇家矫天文台(Kew Observatory)1902年的一份成绩单中可以看出,当年参赛成绩最好的52只表中,有40只搭载了陀飞轮装置。


1970年代石英表的普及给瑞士传统钟表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据统计,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瑞士制表从业人数从90万下降到30万,数万瑞士钟表匠失业,瑞士表在全球钟表市场的份额由43%骤降至15%。好在当石英表逐渐变成一件再普通不过的日用品之后,人们重新认识到了传统机械表的价值,瑞士制表业终于迎来了复兴的机会。


此时,为了让人们更形象地感受到瑞士制表业的魅力,陀飞轮成为了代言瑞士制表业的"形象大使",这不仅源于陀飞轮在钟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更因为它旋转起来的曼妙姿态,以及陀飞轮框架所展现出的传统工艺魅力。一瞬间,陀飞轮成为表迷心目中制表技艺的勃朗峰,同样也成为众多品牌宣告自身制表实力的证明书。

这股热潮不仅让众多品牌投入到陀飞轮的研发与制造上,同时发展出飞行陀飞轮、立体陀飞轮、多轴陀飞轮、球形陀飞轮、行星陀飞轮等等,让人应接不暇。而作为陀飞轮的鼻祖品牌,宝玑在创新之中依然坚持展现陀飞轮最纯粹的美。

宝玑Tradition传世系列7047芝麻链陀飞轮腕表

宝玑的Tradition传世系列就像是一座微型的制表博物馆,这款芝麻链陀飞轮腕表从机芯结构到功能,均来自于怀表时代的代表性设计,经典的宝玑玑镂表盘偏置于8时位,下方配有巨大的芝麻链发条盒,每一次上链看着链条缓缓从发条盒向宝塔轮移动,都堪称是一次对制表历史的回顾。表盘2时位是一个尺寸很大的陀飞轮,其框架结构完全重现宝玑时代的陀飞轮设计,然而其中却使用了当代最尖端的制表技术--硅游丝。


硅游丝的制作与芯片类似,都是使用光刻技术直接雕刻出游丝的形状,因此尽管形状各有不同,但大多都是单层平面设计,然而宝玑却率先开发出了双层的宝玑式游丝,加工难度可想而知,所谓创新中坚守传统,在这款表上可以说得到了极致体现。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35 Messidor陀飞轮腕表

你相不相信有些制表师也会魔法?稍加技巧就能骗过你的眼睛。这款Messidor陀飞轮腕表给陀飞轮打造了一个单独的舞台,陀飞轮在其中如同悬浮在空中,与机芯似乎完全切断了联系。

它如同一个微型展示盒一般,让我们可以真正的欣赏陀飞轮的独舞。其实固定陀飞轮并传递动力的工作换成了蓝宝石镜片来承担,它就像一个透明的水晶盒子,装着宝玑最宝贵的品牌瑰宝。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45双旋转陀飞轮"钟表堤岸"腕表

如果我说"这就是宝玑陀飞轮的时代丰碑"你会不会觉得有一点点过?其实从我第一次见到这款表时感觉它就像一座繁复而宏伟的雕塑一样。它的陀飞轮采用的是宝玑当代陀飞轮的标准设计,但它有两个,与另外两个发条盒出双入对,围绕整个表盘每12小时旋转一周,因此其中一个陀飞轮的条形夹板自然的充当起时针的功能。记得这款机芯最初推出时,搭配的还是传统的玑镂表盘,只展现出了陀飞轮部分,此次露出面纱后的真容,让人直呼惊艳!


翻看背面,另一幅景象同样令人赞叹,数个摆轮夹板经过精雕细刻,组成了一副完整的宝玑大师当年位于巴黎钟表堤岸(Quai de l'Horologe)39号制表工坊的立面图案,这正是这枚腕表"钟表堤岸"名称的由来。它位于巴黎西岱岛,原本是一条不知名的小路,后因汇集了众多顶尖的钟表师而闻名。宝玑大师1775年在此开设工坊,并孕育出众多影响至今的伟大创造。


宝玑Classique经典系列5395超薄陀飞轮镂空腕表

超薄陀飞轮,称得上是宝玑当代陀飞轮进化的代表作,不过其结构原理依然遵循着传统陀飞轮的设计,但其中蕴含的技术已经位列时代前列。机芯夹板由18K金打造,厚度仅为3mm,并将近50%的金属部件剔除,以营造出绝佳的通透效果。为了营造出极致的美感,不仅机芯经过镂空的边角都经过了打磨修饰,在仅剩不多的表面依然做了宝玑招牌式的玑镂雕花,毫无死角的呈现高级制表的工艺之美。


对于超薄机芯来说,陀飞轮无疑是最大的难点,为了最大限度的压缩陀飞轮的厚度及重量,这款编号581的机芯在陀飞轮处使用了硅材质的游丝与擒纵轮,最终这个陀飞轮整体的重量仅为0.29克,与普遍重1克的陀飞轮相比,堪称革命性的突破。如此轻量化的设计,让这枚陀飞轮在保持每小时28,800次高摆频情况下,依然可以维持80小时的动力储存。同时机芯的整体厚度也仅有3毫米,并且它还是自动上链。


宝玑Marine航海系列5887陀飞轮时间等式腕表

历史上的第一枚陀飞轮便是安装在了一枚航海钟上。所以在我看来宝玑航海系列真正想要展示的,并不是什么运动、冒险、开拓等精神。而是人们对于探索时间、掌控时间的不懈努力。因此在这款表上,你可以看到一个关乎于宇宙、时间的概念:时间等式。它显示的是地球围绕太阳旋转时,因为距离变化对自转速度的影响。与平均太阳时不同,真太阳时每年仅有4天是刚好24小时,其余都有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的差距。


除此之外,这款腕表还结合了万年历功能,由表盘上方的两个星期、月份视窗,以及中央船锚形的回跳式日期指针组成。在表盘5时位,你可以看到这款腕表使用了与5395相同的超薄陀飞轮装置,其上还有显示真太阳时的关键部件--肾形轮。陀飞轮、时间等式、万年历三大复杂功能汇集一身,它将为你揭开地球引力与自转、公转的秘密。

宝玑Reine de Naples那不勒斯王后系列8998昼夜显示腕表

日月转换,寒暑交替,人们从中参透了时间的奥秘,也有人看到了诗情画意。宝玑那不勒斯王后系列便是献给女性的一段诗歌。在这款腕表上,表盘分为了两大部分,下方是传统的玑镂雕刻的时分表盘,上方则是用青金石描绘的天空,其上镶嵌了珍珠母贝的云朵,金质的星星以及手工雕刻的钛金属月亮。


太阳则由金色的摆轮代替,每天跟随天空中的太阳日升日落,24小时日月交替自转一周。它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陀飞轮,但也一定程度的具备了陀飞轮的特征。你不必在意其背后的专利技术,这是高级制表独有的一种浪漫情怀。

2022-08-30 00:12:52
0